居民们需求什么,我们在社区就做什么
发布时间:2017/4/7 12:24:56 作者:信息员 浏览量:253次
——东山街道社区教育之健康科普系列
“中国梦”在习主席的带领下,吹遍中华大地。“文化复兴”“健康中国”“中华传承”等等都环绕在身边。作为社会组成根本的个人,我们该如何做好自己,助力中国梦?4月7号上午东山街道社区教育中心邀请营养专家陈教授在中心多功能室和全街道16家社区的居民朋友们共同分享膳食搭配话题。
陈教授围绕三点和大家交流: 其一为传承,作为拥有5000年文化积淀的中华大地,在《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都有所提及,如: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易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天地之大绝,人神之通应也——《黄帝内经》......自古以来,养生皆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健康长寿为目的。注重人与自然关系的自然养生观,强调人要顺应自然环境,顺应四时变化,主动地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的和谐平衡,从而避免外邪侵入,益寿延年。作为我们个体来说健康就是根,才有了其他的延续。
其二为发扬,在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的大环境下,我们周边环境、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如何借助先辈的知识和经验服务于现有的我们呢?那就是与时俱进的改良,不忘根本。随着国家在《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等健康相关法律法规文件颁布,我们也看到各地方政府和社会机构都在落实这些政策文件,而对于我们来说是归于“健康”落地,提高素养,服务自身。
其三为践行,现代健康的含义并不仅是传统所指的身体没有病而已,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健康不仅指一个人身体有没有出现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这就是现代关于健康的较为完整的科学概念。是多元的、广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3 个方面,其中社会适应性归根结底取决于生理和心理的素质状况。维护健康四大基石:平衡饮食、 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 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认为:
健康=15%遗传因素+10%社会因素+8%医疗条件+7%气候条件+60%自我保健
“60%自我保健”是“管住嘴迈开腿”期望,而“管住嘴”中膳食营养摄入是需要根据不同人群、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身体状况来进行个体差异定制,而不是统一的标准,形成“千人一方”误区。“迈开腿”也是需要根据时间、温度、身体状况来进行慢跑、八段锦、太极拳等不同类型的运动方法锻炼关节、肌肉。